1. 清洁维护
- 外部清洁:定期(建议每周一次)使用干净柔软的湿布擦拭仪器的外壳,去除灰尘和污渍。对于顽固的污渍,可以使用少量温和的清洁剂,但要避免清洁剂进入仪器内部。清洁后,用干布擦干,防止水分残留。
- 探头清洁:每次使用后,必须及时清洁探头。因为探头直接接触样品,容易残留细胞碎片、蛋白质等物质。将探头从仪器上取下,用清水冲洗,然后浸泡在合适的清洗溶液中(如含有适量去污剂的溶液),浸泡时间约15 - 30分钟。浸泡后,用软毛刷轻轻刷洗探头表面,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,确保没有清洗液残留。最后用干净的软布擦干或自然晾干后再安装回仪器。
- 样品容器清洁:同样在每次使用后,对样品容器进行清洁。如果是玻璃容器,可以用洗涤剂清洗,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,最后用蒸馏水润洗一遍,倒置晾干。对于塑料容器,要根据其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洁剂,避免损坏容器,清洗后也要充分晾干,防止滋生细菌或残留杂质影响下次使用。
2. 探头保养
- 检查探头磨损情况:定期(每月一次)检查探头的表面是否有磨损、划痕或腐蚀的迹象。探头的磨损可能会影响超声波的传递效率和破碎效果。如果发现探头有明显的损坏,应及时更换,以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。
- 正确安装和拆卸探头:在安装探头时,要确保探头与仪器的接口紧密连接,避免松动导致能量传输损失或产生异常振动。拆卸探头时,要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,避免用力过猛损坏探头或仪器接口。
- 定期更换探头(根据使用情况):即使探头表面没有明显损坏,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,探头的性能也会逐渐下降。一般来说,如果探头的破碎效果明显不如以前,或者经过多次维修后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,就应该考虑更换探头。
3. 电气系统维护
- 检查电源线和插头:定期查看电源线是否有破损、老化的现象,插头是否接触良好。如果发现电源线有损坏,应立即更换,避免发生触电危险。同时,要确保插头插入插座时稳固,防止松动引起的仪器工作异常。
- 定期校准仪器参数:为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对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参数进行校准。校准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校准设备,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,主要校准的参数包括超声波的频率、功率等。
- 避免电气过载:在使用仪器时,要按照仪器的额定功率和参数设置进行操作,不要随意增加功率或长时间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。同时,要确保仪器所连接的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,避免因电源问题导致电气过载,损坏仪器的电气系统。
4. 冷却系统维护
- 检查冷却剂(如果是液体冷却):如果仪器采用液体冷却系统,要定期检查冷却剂的液位和质量。冷却剂液位过低会影响冷却效果,应及时添加。同时,观察冷却剂是否有变色、浑浊等异常情况,如有,可能表示冷却系统内部有泄漏或其他问题,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更换冷却剂。
- 清洁冷却风扇(如果是风冷):对于采用风冷的仪器,冷却风扇的清洁非常重要。定期(每季度一次)清理风扇叶片和通风口的灰尘,确保通风良好。灰尘堆积过多会影响风扇的散热效率,导致仪器内部温度过高,影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。
- 检查温度传感器:温度传感器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用于监测仪器和样品的温度。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,可以使用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测试。如果发现温度传感器读数不准确,应及时校准或更换,以保证冷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,防止仪器和样品因温度过高而受损。
5. 存放环境维护
- 温度和湿度控制:仪器应存放在温度适宜(一般建议在10 - 30℃)、湿度相对稳定(40% - 60%)的环境中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对仪器的电子元件、探头等部件造成损害。可以使用空调和除湿机来控制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。
- 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磁场干扰:将仪器放置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,因为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可能会使仪器外壳老化,也可能影响内部电子元件的性能。同时,要远离大型电机、变压器等强磁场源,强磁场可能会干扰仪器的电气系统,导致仪器工作异常。
- 保持存放空间清洁:仪器存放的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,避免灰尘、腐蚀性气体等污染物。可以使用防尘罩将仪器罩住,减少灰尘的积累。如果周围环境存在腐蚀性气体,如在化学实验室中,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,防止气体对仪器造成腐蚀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霄汉实业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 备案号:粤ICP备18157387号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